第130章
2024-12-04 16:45:333854

  哪怕到時候,真力有不逮,官府也不是不近人情,但倭寇若闖進鎮子,要死人就先從支起民兵攤子的人以及拿錢不幹活的民兵死起。


  畢竟拿人錢財,與人消災。


  如果能辦到,就由他出面做主把組建民兵的事交給對方,必須保證整個鎮的民兵都是一條心,而不是各自為政。


  不得不說,當薄春山這一番話出來,所有人都十分吃驚。


  吃驚完後就是動心,確實薄典史所提的條件很苛刻,可這件事若是做下來,無疑利益也是最大的。


  如果能得到官府支持來組建民兵,不光可以得到一大筆銀子(找鎮民攤派),同時還可以握有這支民兵隊的指揮權。哪怕日後倭寇走了,民兵隊解散了,可光這些日子攢下來的威勢,就足夠這輩子受用無窮了。


  當然,前提是能辦到官府的條件,敢去應承這件事。


  “不要抱著僥幸心,覺得可以先應下,以後再敷衍官府。不怕實話跟你們說,老子沒當這個官之前,就是個混蛋,官府拿律法治不了你們,老子能治得了你們,不信可以試試看看。”


  薄春山這一番又是利誘,又是威逼,前腳耍官威,後腳匪氣十足。


  他大馬金刀地坐在首位,身體前傾,左臂手肘放在膝上,那架勢那氣勢,真乃現世的活惡霸頭子!


  其實能在鎮上當得起地頭蛇的人,怎可能對這個最近風頭正盛的民兵團長兼新任典史不熟悉?


  哪怕沒見過人,也把這人的來歷摸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無他,說不定哪一日會打上‘交道’。


  要知道典史在民間可有個渾稱叫四爺,因其在縣衙排行為四(前面分別是縣令、縣丞、主簿),故有此稱。


  而這個‘爺’字,不光是個尊稱,也是說明百姓們除過縣太爺,最怕的就是這位爺。怎麼沒聽說縣丞主簿,被人叫二爺三爺?


  至於為何會怕,這還要細說。

Advertisement


  典史掌管整個縣裡的治安巡邏、緝捕稽查、囚獄刑名等事,自古以來但凡能跟這些牽扯上就沒什麼好事,是升鬥小民能抓得,地痞惡霸見了也膽寒。


  有道是八字門朝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閻王好見小鬼難搪,典史就是小鬼裡頭的惡霸頭子。


  因其沒有品級,自然受朝廷管制少,又因其不是吏部銓選,很多都是在當地選用,而縣官到任後為了能掌控地方,多數都會選用那些所謂‘地頭蛇’來坐這個位置。


  都是地頭蛇了,能是什麼簡單人物?


  那自然是爺,要供著的爺!


  有這麼一首十字令,將典史在地方上的威勢以及其作威作福,描寫得是活靈活現:一命之榮稱得,兩片竹板拖得;三十俸銀領得,四鄉地保傳得;五十嘴巴打得,六角文書發得;七品堂堂考得,八字衙門開得;九品補服借得,十分高興不得。(出自《歸田瑣記》梁章鉅)


  這首十字令其實是在嘲諷那些為官不賢的典史,因其位置重要,若真是為官不賢,那真是為禍一方民土。若是暫不論是不是當典史的都不是好人,至少這首十字令將典史在地方上‘上能通天,下能通地’的本事描寫得是淋漓盡致。


  所以一個地方上的地頭蛇,他可能不認識縣官,不認識縣丞主簿,但絕不可能不認識地頭蛇的爺——典史。


  也所以沒人會懷疑薄春山的威脅。


  一時間,下面十分安靜。


  “本官還有事,你們可以慢慢想,想好了再來回本官。”薄春山長腿一撐,站了起來,


  “大人且慢,這事——”說話的人臉頰極紅,一咬牙道,“這事小民應下了!”


  .


  薄春山兩天時間跑了幾個鎮,總算把這攤子事都安排好了。


  當然後續還要跟進,不過能先把頭開了就好,後續的事後面再說。


  關於後續倭寇還會有人馬進入定波,這事除了薄春山和劉成知道外,錢縣令是知道的,然後民兵團這熊瑞和鍾山也知道。


  鍾山閉門苦思兩日,將薄春山叫了過去。


  他拿出一張定波縣的輿圖,在上面他根據每個鄉、鎮、村的距離,設計出了許多墩堡。


  墩堡大約高十多米,四周圍以三四米高的圍牆,整體外形像一個翻過來的鬥,上尖下寬。最上面是可以眺望並燃放狼煙的高臺,高臺下面的堡身有往外觀察的孔洞及站人的高臺,若是有敵來犯,裡面的人可以通過這些措施向外進行射擊。


  若是薄春山出身軍中,必然知道這種墩堡常見於邊關,抑或是戰爭頻繁之地,用來抵御敵人,起到一個提前示警之用,同時也能保護堡中士兵的安全。


  若是軍用,一般堡中會安排八到十名士兵不等,他們吃喝拉撒都在裡頭,日夜都會有人觀察巡防,若發現敵蹤,便登上高臺鳴鑼燃煙示警。


  通常這個墩堡附近會有另一個墩堡,距離剛好是可以聽見鳴鑼看見狼煙,這個墩堡在看見示警後,會也立即登上高臺鳴鑼燃煙,向更遠的地方傳訊。


  就這麼一個傳一個,既能通過鳴鑼和狼煙的煙束交流敵情,也迅速得到四周墩軍的支援。


  像邊關那種地方,一旦打起仗來就會僵持數年甚至數十年,這些墩堡看似不起眼,卻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薄春山在聽完描述後,當即眼睛一亮,拉著鍾山問了許久,詳細到怎麼通過鳴鑼的次數以及狼煙交流敵情,記了滿滿一大張紙後,他拿著那張紙走了。


  他並沒有打算由官府出面建墩堡,而是打算讓那些鄉、鎮、村建,暫時建不了墩堡,就先建個簡陋的瞭望臺,隻能要暫時起到示警和交流敵情之用就行。


  不過他已經打算好了,若是倭寇一直不絕,後續墩堡還是要建的。


  這又是一項大工程,顯然薄春山一個人分身不暇,他隻能先派人去個鄉鎮村告知當地人,讓他們先建瞭望臺,至於事後怎麼使用鳴鑼和狼煙示警,這些要等瞭望臺建好再說。


  怕當地人偷工減料,是時瞭望臺用不了,薄春山還讓人帶了式樣圖過去。


  其實鍾山的話,給了薄春山很大的啟發,各鄉鎮村現在都是各自為伍,但總有力有不逮的時候,這時候就需要有外力支援了。


  縣城這邊派兵趕不及,但臨近的村鎮卻可以,怕有些人因為怕死不敢估計也是不想去支援旁人,薄春山覺得還需要一套可配合使用的辦法和規矩,這種事不是他的強項,他把這事交給了鍾山。


  同時他覺得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所以前腳百姓剛圍觀了那些倭寇的遊行,後腳就聽到了消息。


  為了鼓勵全縣人都來抗倭,縣衙特發出懸賞令——凡可以提供倭寇蹤跡者,得到落實後,按人數不同進行賞銀,最多可高達五十兩。凡殺倭寇者,殺一人獎十兩紋銀,上不封頂。


  當然,殺良冒功者,一旦發現,必有重懲,斬無赦。


  最後一條是鍾山讓加上去的,因為據他所說,這樣的事其實不少,每次兩軍對壘之際,都有這樣的蠹蟲。


  .


  暫不提這邊,這些日子薄春山在外面忙,顧玉汝倒過得悠闲。


  以前她還幫著民兵團做些賬目什麼的,那次薄春山得知她可能有孕後,沒幾天就找人把這活接了過去。


  家裡這邊,邱氏也看她甚重,以前她還能幫著做些飯、洗些貼身衣物之類,現在倒好,這些事都被邱氏或田丫接過去了。


  她在家中待著也悶,便無事時去玉娘那,陪她說說話,跟她學著織布,學著紡紗。邱氏也清楚都拘著肯定不行,見她和玉娘投緣,倒也沒阻她。


  自此,顧玉汝總算找到可以打發時間的東西了,她似乎對織布紡紗很感興趣,見玉娘現在自己要缫絲,還跟著她學缫絲紡紗,幾日下來有模有樣,玉娘還笑稱免費得了個幫手。


  這日,顧玉汝從玉娘家回來。


  她現在每天有半日時間是在玉娘那,或上午或下午不定數,什麼時候有空什麼時候去。


  她還沒走進家門,就見孫氏煞白著一張臉急匆匆朝這裡走來。


  “怎麼了娘?”


  “玉汝……”孫氏一副想哭又有點懵的模樣,抓著女兒的手惶惶道:“玉芳好像不行了,齊家來人說,玉芳好像不行了。”


  “什麼不行了?”


  孫氏也說不清楚,拉著女兒就往自己家去了。


  進了門,顧玉汝才發現家裡多了一個人,是個十三四歲的小丫頭,瘦瘦弱弱的,穿著一身绀青色的衫子,臉上還帶著淚痕,也是滿臉惶惶之態。


  之後詳細地問過這丫頭,顧玉汝才知道怎麼回事。


  這丫頭是顧玉芳在齊家的丫頭,叫翠萍。


  按照翠萍所言,顧玉芳也就是顧姨娘,在齊家十分受少爺看重。反正至少比董姨娘受少爺看重,少爺讀書忙碌之餘,還不忘去看望顧姨娘,陪她用飯。各色首飾及好看的料子,更是時不時就往顧姨娘房裡送。


  可昨晚上顧姨娘睡下之後,半夜裡發現腹痛,同時下身流血不止,起先以為是小日子來了,也沒怎麼在意,可那出血量實在太多,多得嚇人。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後去找了大夫,大夫說顧姨娘是吃了什麼含大量紅花之物,正巧又趕上顧姨娘的小日子,造成了血崩,那東西吃得劑量太重,血止不住,回天乏術。


  顧玉芳整個人都懵了,丫頭翠萍也懵了。


  這就回天乏術了?


  可持續性的出血,和越來越虛弱冰涼的身體,讓顧玉芳知道可能自己真得不好了。她開始鬧騰,悽厲地叫喊說是董春娥害她。


  之後的事因為翠萍是個丫頭,也不能進屋聽個詳細,她隻知道幾個主人都來了,過了一會兒姨娘似乎在裡面發了脾氣,把所有人都撵走了。


  後來,姨娘將她叫了進去,使著她偷偷跑出齊家來顧家,找她娘家人,說是董春娥害她,但宋氏包庇董春娥,請她娘家人若還能念著生了她一場,就去給她做主,不然她死了都不瞑目。


第102章


  顧玉汝聽完後, 整個人都懵了。


  顧玉芳要死了?


  說實話,可能是因為前世的記憶,顧玉汝一直覺得顧玉芳是好人不長命, 禍害遺千年裡的那個禍害, 誰都可能死了,唯獨她不可能。


  因為哪怕是在她那些記憶裡,顧玉芳也是最能活的那一個,她各種鬧騰各種作妖,命卻一直長,送走了齊永寧, 送走了小弟, 甚至是她,也是在顧玉芳前頭死的。


  可現在這個禍害要死了?


  沒能給顧玉汝繼續震驚的時間,孫氏雖一直在哭, 但已經拿好了主意。


  “必須要去一趟齊家,不管怎麼樣, 她總是我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若是她自己尋死也就罷, 若真是有人害她, 總是要替她尋個公道, 沒有那個害了人命還被人包庇白死了的理。”


  顧玉汝也知道必須要去一趟。


  “爹呢?”


  “你爹出去了, 我也不知道他上哪兒去了, 估計一時半會不會回來。”


  “那我陪娘你去吧。”


  孫氏眼睛一酸,拉著她的手,哭道:“你是個好孩子,她總與你添堵, 你還能不記恨她。也是她作孽, 以前在家裡作孽, 鬧得闔家不得安寧,現在去了別人家反而把自己作得不成了。”


  其實聽完翠萍的敘述,孫氏和顧玉汝兩人又怎會猜不到事情大致脈絡?


  左不過就是妾室之間的爭鬥,一個人受寵,另一個不受寵,估計顧玉芳也是個得志便猖狂的性格,所以董春娥對她下了暗手。


  隻是沒想到這手下得有點狠,竟然奪了人性命。

熱門推薦

兩個竹馬繞青梅

"訂婚宴的當天,我青梅竹馬的未婚夫突然消失。 一年後,他抱著一個孩子,滿臉滄桑地回來, 「對不起,當時她病得太重了,這是她最後的願望,我必須滿足她。」 他說的是他白月光,一個貧窮漂亮的小白花。"

紅顏力拔山河

我因貌美,被養父收養。又因力氣大,被送給了九王爺。 但倒霉的是,九王爺第二天就因謀逆罪關進了天牢。 我問九王爺要不要逃獄。 九王爺鬱鬱,「鐵牢重重,插翅難飛。」 當天夜裡,天牢被人夷為平地,九王爺無翼而飛,消失在京城。

同歸

我重生在成親當天。一如上一世,還未 拜堂,江時鏡的外室便大鬧江家。

雲雪逐光

我被嫡妹搶了親事。還落下個被皇後當 場訓誡的下場。死對頭聞訊不遠千裡跑 來看我笑話。

哥哥為愛立志當人妖

"太子爺在圈裡是出了名的愛人妖。 他放出豪言。 「如果對方願意為他變性,就可以共享他名下的數億資產。」 哥哥聽後心動不已。 當即塗上烈焰紅唇,準備大顯身手。 我好心規勸哥哥,他們玩得十分花,別斷送自己好前程。 於是哥哥聽話放棄。"

他的深情藏不住

"我和大佬陸璟言隱婚一年。 秉承著互不幹涉的原則。"

設置
  • 主題模式
  • 字體大小
  • 16
  • 字體樣式
  • 雅黑
  • 宋體
  • 楷書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reCAPTCHA and the Google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of Service ap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