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男人,準備給全世界發錢。
領取條件隻有一個:那就是人類。
如今,已經有 600 多萬人從他那領到了錢。
你覺得這很美好?
但最終的結果,幾十年前就已經被預料。
01 天上掉錢
在家躺著不動,就有人給自己發錢?
你絕對想不到,早在一兩年前,就已經有人實現了這個夢想。
Advertisement
而且,還是從那些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開始。
肯尼亞、柬埔寨……
從 2023 年開始,那些國家就陸續刮起了一陣領錢風潮。
不論在哪,都能看見大排長龍領錢的居民們。
領取方式也很簡單:
先下載一個手機 APP,接著認證身份注冊。
隻要完成這兩步,立刻就會有錢打到 APP 的賬戶裡。
看到這,你可能已經露出了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
這咋聽著這麼耳熟呢?
但事實上,這可不是什麼一毛兩毛的推廣手段。
賬戶第一筆到賬的金額,差不多相當於 50 美元,300 多人民幣。
要知道,柬埔寨普通工人的月薪,也就 100 美元左右。
注冊個軟件,就已經收到了半個月的工資。
更誇張的還在後面。
接下來的每個月,都會有錢入賬。
沒錯,不用成天刷短視頻時長,也不用分享鏈接抽獎。
什麼都不用做,就有源源不斷的金額入賬。
這時,你可能又會說了。
不可能不可能!這一定是徦的!
就像遊戲裡的點券一樣,再多也沒法在現實裡流通!
先別急,這些錢,還真能用。
金額到賬後,在 APP 裡就能夠換成美元等現實貨幣。
打醬油、還房貸,秒到賬秒付款,比真金白銀還真金白銀。
最離譜的是,這項領錢活動的推廣幾乎是 360 度無S角。
哪怕是再落後的村子,都設了排隊點。
年紀大,不會用手機?
沒關系,工作人員手把手指導操作?
實在太窮,沒有手機?
也沒關系,沒條件就幫你創造條件。
3G 老人機免費贈送,再附贈手把手教學。
最爆滿的地方,超過 1000 人排隊,還能以 8 秒一個人的速度發錢。
主打一個無障礙流程。
總之一句話,你領不到錢,他們就不舒服。
短短 7 天內,就已經有超過 35 萬名肯尼亞人注冊了這個 APP。
而在世界範圍內,注冊者更是達到了幾百萬。
換句話說,已經有幾百萬人被這個天上的餡餅砸中。
但這樣,就出現了一個無法避開的問題了:
發錢的人,到底圖啥?
你說不懷好意吧,他們確實沒讓領錢的人做啥。
你說無私奉獻吧,但還是會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他們圖啥??
事實上,這個項目確實啥也不圖。
它的創始人隻有一個宏大的夢想:
給全人類發錢,實現一個人類的「烏託邦」。
02 人類烏託邦
說起這個創始人,你一定聽說過。
他的名字叫山姆·奧特曼(後面咱就叫奧特曼,聽著親切)。
哪怕你不知道這名字,但或多或少也聽說過 ChatGPT 的大名。
奧特曼,就是這個人工智能,以及 OpenAI 的創始人。
而他創造的這個項目,名字叫「世界幣」。
目的隻有一個,簡單粗暴,就是要給全世界人類發錢。
契機也很簡單。
就是有一天,這位開創 AI 風潮的奧特曼,突然陷入了沉思。
因為自己搞的產品太牛,他預見到未來,AI 將會逐步取代人類的大部分工作。
換句話說,大部分人的飯碗都會被他給砸了。
而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資源,也都會被少數掌握 AI 的人所掌控。
這對奧特曼自己來說,當然沒影響。
但那些失業的哥們怎麼辦?
沒工作就沒收入,難不成得餓S?
面對這個艱難的問題,奧特曼用一個最簡單的方式解決了。
誰說沒工作就沒收入?我給你們發錢不就行了!
說幹就幹。
於是,奧特曼直接創立了世界幣項目。
所謂世界幣,就是一種加密貨幣。
他的計劃,是發行 100 億枚世界幣。
其中 75%,就是專門用來給人們領的。
這些錢,都是 AI 在各行各業 24 小時不間斷賺出來的。
用奧特曼的話來說,就是把「AI 創造的財富,重新再分配給人類」。
而領錢的門檻,有且隻有一個:是個人就行。
隻要你證明自己是個人,接著下載 APP,25 枚世界幣就會自動到賬。
而一枚世界幣的價格,如今接近 2 美元。
如此輕松就能從 AI 之父那領錢,狠狠薅人工智能的羊毛。
這樣一來,人們就從被 AI 搶了飯碗,變成了 AI 給人們打工。
聽著是不是很爽?
幾乎所有人都是這麼想的。
也正是因此,這個項目剛剛出世,就受到了大量支持。
2021 年 10 月,世界幣項目籌集到了 2500 萬美元的初始資金。
接著短短 6 個月內,就又籌集到了 1 億美元。
2023 年 5 月,奧特曼又籌到了 1.15 億美元的資金。
他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測試,並優先面向那些貧困中國家。
僅在測試階段,世界幣就收獲了 200 萬用戶。
兩個月後的 7 月 24 日,世界幣正式推出。
試點遍布 20 個國家的 35 個城市,包括香港也在其中。
大伙一聽 AI 之父要發錢了,現場那叫一個人山人海。
這陣熱潮,甚至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如今,世界幣的注冊用戶,已經達到了 600 多萬。
近 2 億枚世界幣被人領取。
最誇張的是,當我截下這張圖時,注冊人數幾乎每秒鍾都在向上跳動。
看得出來,不少人都在爭先恐後地,想要擠進這個設想中的「人類烏託邦」。
原因也很簡單:
一個不用幹活,不愁吃喝的社會,不敢想能有多爽。
但真相,真的會是這樣嗎?
早在幾十年前,人類就已經做過一次「烏託邦實驗」。
而當時的結局,絕對就是地獄。
03 「25 號宇宙」
1968 年,美國科學家約翰,創造了一個「老鼠烏託邦」。
他設計了一個約 10 立方米的空間,擁有老鼠生活所需的一切。
光照、食物、水、築巢材料……
這裡還沒有天敵,堪稱老鼠的天堂,被命名為「25 號宇宙」。
約翰往裡面放入了四對健康老鼠,想看看種群將會如何發展。
這四對老鼠一看新家園,差點以為自己上了天堂。
好家伙,世界上還有這種地方?
明明快吃完的食物和水,第二天永遠會自動出現;
環境也沒有風吹雨打,永遠是四季如春。
相比之下,之前那些下水道什麼的,簡直就不是鼠住的!
它們不用再奔波,不用再覓食。
飽暖思淫欲,每天做的事隻剩下了猛猛繁殖。
原本 8 隻的種群數量,開始迅速上升,每 55 天就會翻上一番。
如果說最初老鼠們,隻是待久了忘了如何覓食分工。
那新出生的鼠群,就是幹脆不知道覓食為何物,隻知道吃喝與繁殖。
在這樣快樂的氛圍下,第 315 天,鼠群數量來到了 620 隻。
但就是從這時開始,老鼠的社會發生了突如其來的變化。
在之前,所有科學家都覺得,這個鼠群最容易達成真正的「社會平等」。
因為資源近乎無限,所有老鼠都不用擔心生存。
自然也就不會存在三六九等。
但就是從第 320 天開始,老鼠社會發生了明顯的分化。
哪怕生存資源無限,公鼠之間依然會發生競爭,目的是搶奪有限的雌性。
勝出的公鼠,帶著「後宮」們霸佔了離食物水源最近的居住區域。
而大多數落敗的公鼠,隻能淪為「低等鼠」,聚集在籠子的中間區域。
換在大自然裡,它們哪怕落敗了,大不了也能遠走高飛,另尋棲息地。
而在這裡,它們沒法遷徙,隻能留在原地。
競爭失敗,失去地位的低等鼠們,依舊不需要覓食,也不會餓S。
但競爭的權利、交配的權利,它們都已經通通失去。
低等鼠們無事可做,隻能開始毫無意義的暴力行動,每天都互相咬得渾身是血。
它們依然有繁殖的欲望,但身邊已經無法接觸到雌性。
於是,同性戀行為第一次在這個鼠群中出現。
但高等鼠們的生活,其實也沒有想象得那麼滋潤。
因為鼠群的繁殖速度,幾乎每天都有新的成員們出世。
公鼠們要時刻面對「新人」的挑戰,為了守護資源疲於奔命。
而雌鼠們,隨時都有可能遭到陌生公鼠的強奸。
那些瘋狂的「挑戰者」們,甚至直接會SS原先的幼崽。
陌生雄性闖入家門,不是要強奸,就是要SS自己的孩子。
怎麼辦?
在這樣的高壓生活下,雌鼠們演化出了一套堪稱狠絕的應對方案:
要動手,我自己來!
幼崽出生後,為了免遭陌生雄性毒手,雌鼠會自己SS孩子。
到後面哪怕還在懷孕中,雌鼠隻要聞到陌生雄鼠的氣味,就會自動流產。
這也被叫做「布魯斯效應」。
在這種情況下,鼠群的增長速度開始顯著減緩。
從 55 天一翻,變成了 144 天一翻。
科學家也發現了不對勁,開始仔細研究鼠群社會的變化。
但這不細看不要緊,一細看,冷汗立馬就下來了。
這哪是看鼠子啊?這明明就是在照鏡子啊!
04 走向滅亡
如今的鼠群,不光科學家,你看你也汗流浃背。
它們的社會分化,已經到了離譜的程度。
首先的一小部分的群體,是高等雄鼠。
它們掌握絕大部分的雌鼠以及資源,站在老鼠社會的金字塔尖。
而剩下的低等鼠,卻分化出了各種不同的群體特徵。
第一種,是「同志」。
它們因為找不到異性交配,隻能在同性身上發泄欲望。
經過數代傳承,形成了鼠群中不斷擴大的同性戀群體。
放現在,它們還得叫「LGBT」鼠。
第二種,我稱之為「躺平哥」。
和咱們現在一般意義上的「躺平」不一樣,它們可是真的躺平。
「躺平哥」們不再競爭,也不再求偶。
每天的生活就是吃飯,睡覺,睡醒起來梳毛。
基本上一趟就是一整天,把自己養得身強體壯,毛皮光亮,但就是不願做更多的事情。
前兩種不管怎麼說,至少是老鼠自己選的活法,危險性低。
但第三種,那可就不一樣了,妥妥社會不安定分子。
這些老鼠們沒有像「躺平哥」一樣,喪失自己的欲望。
但它們也不願意像第一種那樣,把欲望轉向同性。
於是,這部分老鼠開始瘋狂地襲擊高等雄鼠和它們的配偶。
換句話說,就是鼠群社會的犯罪率居高不下。
擊敗高等雄鼠,它們就能霸佔它的家庭與一切。
假如不是對手,它們也會找機會強暴雌鼠,或者SS那些高等雄鼠的幼崽。
也正是因為這樣,鼠群的繁殖速度一跌再跌。
反正養不活,那還生下來幹嘛?
S嬰,成為大部分雌鼠都會做出的選擇。
哪怕有成功長大的幸運兒,基本也會出現精神問題:
它們從小就被拋棄,壓根不知道撫養和照顧行為應該怎麼做。
新一代的雄鼠,基本上不是躺平,就是成為犯罪分子。
而新一代的雌鼠,哪怕成功產下幼崽,也沒法撫養長大。
因為它們的基因中已經失去了「母親」這一角色。
到了實驗的第 600 天,隨著最後一隻幼鼠的誕生,鼠群數量來到了 2200 隻。
但這已經是鼠群最輝煌的高峰。
從第 600 天開始,鼠群數量開始急速下跌,再也沒有新的幼崽出生。
科學家都驚了,怎麼會這樣?
實驗空間明明最多可以容納 3840 隻老鼠!
鼠群數量遠遠沒有到居住地的極限,為什麼會突然喪失生育能力?
但研究的結果,卻大大出乎了人們的意料。
老鼠們並沒有失去生育能力。
相反,它們的身體一切健康。
真正的問題,出現在雄鼠們的「思想」上——
一句話,它們「不想再努力了」。
05 烏託邦的覆滅
所有雄鼠都不想生了,怎麼可能?
但事實,就是如此。
之前咱們說的那些群體分類,在時間的演化下,終於形成了統一。
不管是哪一類雄鼠,最後都加入了「躺平大軍」。
所有雄鼠,都已經失去了生育的欲望。
它們不再社會競爭,也不再追求異性,而是把自己的狀況放在了第一位。
生活裡,也隻有吃飯、喝水、睡覺、梳毛四件事。
因此,假如你在實驗現場,就能看到奇特的一幕:
每一隻雄鼠都吃得身強體壯,毛皮也梳得發亮。
乍一看,妥妥都是「高質量男性」。
但另一邊,它們卻喪失了所有的社會性活動。
既不和同性打架,也不和異性交往,每天就做好自己的那四件事。
這一奇特的群體,也被科學家們稱為「美男」。
而雌性老鼠,就像咱們之前講的那樣,也已經喪失了母性。
它們終日躲在「家裡」,與世隔絕。
哪怕產下幼崽,結局也都是活活養S。
看著這一幕,科學家急在心裡。
按這架勢,用不了多久,這個「烏託邦」裡的老鼠就會陷入滅絕。
為了讓實驗能夠繼續,他第一次出手幹預。
他挑選出了四隻健康的雄鼠,帶出了「烏託邦」。
科學家以為,這四隻年輕的雄鼠,隻要進入正常鼠群生活一段時間,就能恢復正常。
但誰知道,這四隻雄鼠卻是絲毫不上道。
哪怕來到了外界,行為習慣依然沒有絲毫地改善。
照樣吃飯睡覺舔毛,對眼前的雌性不聞不問。
最終,科學家隻能無奈地得出了結論:
「烏託邦」中的雄鼠,雖然依舊有繁殖能力,卻已經失去社交技能。
拯救計劃失敗,人們隻能眼睜睜看著鼠群的滅亡。
新生兒完全停止出生,年老的老鼠們苟延殘喘。
哪怕到這時,它們依舊在隱居或是舔毛,絲毫沒有繁衍的舉動。
直到 1973 年春天,隨著最後一隻「美男」老S,整個「烏託邦」徹底滅亡。
老鼠數量從 2200 到 0,隻用了短短不到三年。
實驗結束,科學家也得出了自己的結論:「行為沉淪」。
「當所有可用空間都被佔用,社會角色都被填補,復雜的社會行為將完全崩潰,導致人口消亡。」
而最恐怖的是,這個過程將不可逆。
同時,他也把老鼠的實驗,視為人類命運的隱喻。
「我的實驗是關於老鼠,但我的想法始終是人類。」
實驗結果問世後,也引起了人類社會的廣泛討論。
因為鼠群數量並沒有達到上限,因此大部分學者都認為,問題主要可能不是出在空間,而是社會角色的消亡上。
試想一下,世界幣想要打造的「人類烏託邦」,和老鼠的世界是不是有些像?
失業的人們每月領一份保障生活的金額,然後呢?
是否社會角色也同樣會遭到抹去?
另一方面,世界幣這個項目,還有個最大的S穴。
千萬不要忘記一個問題:
世界幣的未來這麼美好,為什麼咱們身邊領不到?
原因很簡單,因為奧特曼設想的未來,可能比老鼠更糟。
06 烏託邦的真相
前面咱們講世界幣時,其實有一部分還沒說。
它上線 7 天後,就有 35 萬肯尼亞人成為了用戶。
但我沒提的是,不到一個月,肯尼亞政府就叫停了所有的注冊活動。
而原因,是因為世界幣的注冊方式。
你一定會奇怪,不是說注冊門檻低,是個人就能領錢嗎?
但問題,恰恰就出在「證明自己是人」的方式上。
為了確認用戶是人類,所有注冊者都要做一個虹膜測試。
通過一個銀色的球形裝置,人們的虹膜被掃描記錄,生成唯一的身份碼。
600 多萬人成功領到了世界幣,就意味著已經有 600 多萬虹膜被掃描。
那麼問題就來了。
不說能夠以假亂真的「人形智能」,現在還壓根沒有出現。
線下能證明自己是人類的其他方法,也有無數個。
你奧特曼,為什麼一定要用收集虹膜的方式?
而在肯尼亞等低收入國家進行的推廣活動,更是令人震驚。
那些地推人員,壓根和奧特曼的公司沒有關系。
他們隻是抽取「一個虹膜多少佣金」的承包商,為了賺錢無所不用其極。
很多當地居民,壓根不知道「世界幣」是什麼,就被幾袋大米哄騙著錄入了虹膜數據。
奧特曼和世界幣, 也引起了不少的質疑與抨擊。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就曾公開發文, 認為他們用極低的成本, 從那些「沒有錢和法律保護的地方」收集生物數據。
和一個龐大的生物數據庫比起來,世界幣發錢的成本,簡直可以忽視不計。
就連大名鼎鼎的斯諾登,都發出了警告:人體不是檢票口。
但這依舊無法打消人們對於「烏託邦」的熱情。
直到 2023 年 5 月,有黑客幹脆盜取了世界幣運營商的數據。
世界幣發言人緊急公關, 表示沒有任何個人用戶數據被泄露。
因為他們會刪除所有用戶的「虹膜數據」,隻留下一份數字憑證。
但這,也隻是官方的一套說辭而已。
2023 年 7 月,世界幣正式推出後, 立刻就被各國政府給盯上了。
法國和英國的政府機構, 率先針對隱私問題發起了調查。
隨後阿爾及利亞、韓國等國家也啟動了相關程序。
8 月, 一直是世界幣主陣地的肯尼亞政府, 終於反應了過來。
之前他們就警告過世界幣項目收集個人數據的活動。
但誰知道, 或許是奧特曼給的勇氣,世界幣居然當作了耳旁風。
氣得肯尼亞政府二話不說,直接叫停了所有的注冊活動。
這場用虹膜換錢的活動, 當初也進入了中國香港。
2024 年 1 月下旬, 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突擊搜查了世界幣的六個辦事處。
結果你猜怎麼著?一查一個準。
根據公署辦公室的調查結果, 世界幣違反了《個人隱私條例》的多個部分。
先別急,這些錢,還真能用。
「MJ」更過分的是,他們居然計劃, 將收集到的個人信息保存長達 10 年。
但此時, 香港已經有超過 8300 多人注冊了世界幣。
世界幣一邊說要給全人類發錢,一邊收集著人體的生物數據。
這已經是妥妥實錘了。
奧特曼到底想要幹嘛?沒人知道。
可以確定的是,哪怕這樣, 前僕後繼加入世界幣的人, 依舊不在少數。
但他所設想的「人類烏託邦」,真的會那樣美好嗎?
說不定, 我們依然有可能落入「老鼠烏託邦」那樣的未來:
一部分少數者比如奧特曼, 掌握著 AI,依舊擁有著世界大部分的資源。
而我們這樣失去工作、領著世界幣「低保」的普通人, 是否也會像「低等鼠」那樣,成為躺平的「美男」呢?
假如真的變成這樣,那麼人類的結局, 說不定也會和老鼠們一樣。
或許, 其實還有另外一種更為恐怖的結局。
少數社會頂端的人們, 不再屬於「高等鼠」的範疇。
掌握著全人類生物信息的他們, 已經成為更高的存在。
就像科學家對每隻老鼠的信息了如指掌那樣,他們也掌握著每一個普通人的隱私。
到那時,這個「烏託邦」反而更像《1984》書中的那個殘酷世界。
如今, AI 的趨勢已經不可避免。
從老鼠實驗到「人類烏託邦」,每個人對未來都有不同的設想。
領錢固然誘惑, 但我暫且還想保留成為「人」的權利。
(完)
熱門推薦
我談過一個靠領補助金的清冷男大。為他砸錢,做盡荒唐事。可他的心中始終裝著另一個女孩。我不服氣,把人吃幹 抹淨後,跑路了。不承想,兩年後。
大學畢業全家出去旅遊,媽媽要去雲南深山探險。我勸她別去。
攻略清冷佛子後,我死遁了。再次醒來,聽說京裡多了位權 勢通天的國師,隨身攜帶亡妻牌位。宴席上,我身著輕薄衣 裳,努力引誘新的攻略對象。府外忽然金戈聲起。
"年底全組所有同事都發獎金了,隻有我沒有。 我去質問組長,他卻說我今天是實習期最後一天。"
"從精神病院穿進病嬌囚禁文,我不顧系統的十八禁警告,無死角騷擾攻略對象。 在他洗澡的時候偷看,在他睡覺的時候偷拍他的美腿照,總愛對著他的腰臀深情注視。"
"我去做臥底當天,妹妹發了朋友圈。 「姐姐去抓罪犯了,真為她驕傲!」 配圖是我的正臉高清照片。 於是臥底的我被罪犯抓住,受盡折磨,悽慘而死。 再睜眼,我回到了高三這一年。"